第一百三十八章:与赵祯谈条件,卫家军雏形
作者:z咏橘   知否:我,异姓王,明兰舅父最新章节     
    韩章目光不善。
    卫渊点了点头,“欺君与否,韩大相公,您可说了不算。”
    就连赵祯都持有几分怀疑。
    卫渊,上阵杀敌还行。
    他能想出什么好办法来?
    “卫卿,朕知你为国之心,但不可鲁莽。”
    赵祯缓缓开口。
    轻而易举的,就将卫渊可能会犯的欺君之罪,变成了为国心切,有些鲁莽而已。
    卫渊语出惊人道:“陛下,臣的确是有个法子,但至于成或不成,还需陛下与几位相公再行商议。”
    “臣的这个法子是,将短引更为一季,长引远销外地,短引只销本地。”
    “并且严格控制每张盐引所能兑换食盐数量,严格规定盐引批缴手续。”
    此话一出。
    不少文臣,便开始热议起来:
    “长引销外地,短引销内地?如此,朝廷可控制食盐价格。”
    “这样一来,朝廷便可掌控盐价的平稳。”
    “不错,是个好法子。”
    “.”
    卫渊虽然只简单说了两句。
    属于在韩章的基础上如虎添翼。
    但正是那简单的两句,却将一大难题解决。
    韩章等人也是面露惊讶。
    困扰他们多日的难题,就那么被卫渊一两句话就轻松解决了?
    “此子.心思缜密,竟是能想出这个法子,可见,亦有治国之才。”
    “差点儿忘了,他以前是个秀才。”
    “光靠他补充的这两点,也能落个经世之才的名头,可惜是个武将。”
    “卫渊竟还懂这些?”
    “.”
    一时间,不少大臣,都用着一种颇为钦佩与惊诧的目光看向卫渊。
    就连赵祯,都是有些动容,暗自喃喃道:
    “如此改制盐法,或可成事。”
    “卫卿,竟还有这份才能,倒是让朕小觑了。”
    其实,这些事,与卫渊无关。
    他为何要说?
    那就是,组建新军,亦是他心中所想。
    “陛下,臣能说出这个法子,也只不过是在韩大相公提出的盐引法上有所变动而已。”
    “臣不懂经世之道,请陛下与诸位相公明断。”
    卫渊没有揽功。
    理由很简单,他的目的,只是让组建新军的计划莫要耽搁。
    赵祯对他的态度很是满意,
    “这盐税改制一事,暂且不议。”
    “朕决定,自今日起,由忠勇伯卫渊全权负责组建新军一事。”
    “枢密院与兵部协助,钱粮辎重之事,皆由户、工二部负责。”
    说罢,他看向一旁的朱总管。
    后者会意,朗声道:“退朝!”
    一场大朝会,便就由此结束。
    散朝时,卫渊本打算前往马军司调动组建新军的人手。
    不料赵祯将他、韩章等人唤到宣政殿里。
    前往宣政殿途中,有大臣不悦道:
    “卫将军,你一个武将,管好你武将的事情便是。”
    “这盐税改制一事,为何要掺和?”
    “生怕别人不知你忠勇伯无所不能?”
    “需知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道理。”
    闻声。
    卫渊早已准备好说辞,连忙向走在前列的韩章作揖道:
    “在下哪里是要掺和盐税改制一事?”
    “如果不是韩大相公率先提出了这盐引法,哪怕给在下十个脑袋,只怕也想不出在长短引上做做文章。”
    “这一切,都是韩大相公的功劳.大人您的话,在下也必然谨记于心。”
    他一口一个在下。
    而且说话声音极大,生怕韩章听不到。
    顿了顿,韩章突然驻足,抚须道:
    “忠勇伯,你客气了,你有进言之功。”
    卫渊拱手道:“韩大相公,您才是客气,末将不过是想尽早组建新军,使我大周军力更上一层楼罢了,绝无他想。”
    意思是,你让我组建新军,这盐税改制的功劳都是你的。
    不让我组建新军,那大家都别假惺惺客套了。
    来到宣政殿里。
    赵祯与韩章等人,又开始商议盐税改制一事。
    最终敲定,按照卫渊与韩章提出的法子,正式改革盐税。
    待韩章等人退下,赵祯又唯独留下卫渊。
    他意味深长的看向后者,道:
    “听了朕与诸位大臣那么久的议政,你心中可有何想法?”
    卫渊恭敬作揖道:“臣不敢有什么想法,陛下与几位相公,都有经天纬地之才,臣学识微末,只懂用兵,不敢点头论足。”
    赵祯一听,笑了笑,“在朕面前,就无需装着了。”
    “你是如何想出在长短引上面做文章的?”
    卫渊谨慎道:“陛下,这很容易想到啊。”
    “韩大相公提出的盐引法,最大的弊端就是长短引可能会导致朝廷难以稳定操控盐价。”
    “臣顺势在这方面一想,也就有了答案若是没有韩大相公,臣定是想不出来的。”
    方才,韩章几人退下之时,也已答应赵祯,会全力支持卫渊组建新军。
    他们既然已经选择表态了,卫渊自然也要有所表示。
    他是武将,要文臣的功劳,不会有任何好处。
    能在赵祯这里卖个好,就已经心满意足了。
    其实,朝廷之所以重视盐价的平稳。
    是因为盐价,并不是卖给平民的,而是富户人家。
    身为大周天子的赵祯,岂能不知,赚穷人的钱,只会让国家越穷。
    赚富人的钱,才有利于让国家长治久安。
    可富人的钱不好赚啊。
    盐价一旦大跌,商户可广销食盐而赚取利润,到最后,吃亏的,仍旧是朝廷。
    可韩章与卫渊共同完善的盐引法,则能改变这一情况。
    赵祯深深地看了一眼卫渊,最终收回目光,笑道:
    “从今日起,组建新军的计划要提上章程。”
    “你回府之后,连夜给朕写个札子出来,朕要看。”
    听到这句话。
    卫渊颇有一种前世上班时,领导突然要求加班的感觉。
    不过这个班,就算没有加班费,他也愿意加。
    一旦新军组建成功后。
    他,卫渊,就是新军第一代统帅。
    而这个新军,也将会以‘卫’字命名。
    最起码,在民间,在记录的史册里,除了用荡虏军称呼新军之外,还会用到‘卫家军’这三个字。
    如果经营得当,又深受皇帝信任。
    那么这支军队,将来只会由卫家人来治理。
    旁人也无法涉足。
    这是卫渊最大的私心。
    也是为什么,他不愿让勋贵子弟掺和进来的真正原因!
    倘若这支军队的军官,都是勋贵子弟,并非是他一手培养出来的嫡系。
    他如何将这支军队发展成为‘卫家军’?
    他曾经对卫恕意等人说过,卫家的安身立业之本,就在这里!
    他容不得外人任何染指!
    哪怕是韩国公也不行!
    无论是赶走忠勤伯府,还是杀马一事,他的所作所为,只是要让赵祯放心。
    他有意做个效忠于天子的孤臣。
    只有这样,他才能名正言顺的,拒绝勋贵子弟的掺和。
    除非,那个勋贵子弟,能够发展成自己的嫡系。
    新军早日组建,卫渊心里的大石头,也能早一日落下。
    他等这一天,已经等了太久了,层层铺垫,所做一切,都只是为了赢得赵祯信任。
    让卫家后世子孙,可以拥有自己真正的依靠!
    “陛下!”
    “臣,还有一事!”
    卫渊郑重作揖。
    今日,就算赵祯不唤他来此。
    他也会在立好组建新军的章程后,面圣!
    赵祯好奇道:“何事?说来听听?”
    卫渊犹豫片刻,终是踏出了这一步,这一步一旦踏出去,就代表着,卫渊以及卫家,将会迎来新的开始,
    “近几日,不少武勋来寻臣,要臣将不少的勋贵子弟,弄到新军当中,给予一官半职。”
    “臣若这样做了,新军,也就毁了一半了!”
    “臣想请道圣旨,请一道,勋贵不可干预组建新军的圣旨!”
    “请,陛下恩准!”
    卫渊在写练兵实纪的那一刻,就已经想到会有今日了。
    他上书练兵实纪,是要让赵祯知道,除了他卫渊以外,无人能将新军训练到一种崭新的程度。
    非他不可!
    想要武功?
    那就坐下来,谈谈条件!
    没错,卫渊的这次请旨,就是再与赵祯谈条件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