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39章 大汉的政策那么好?要不我们也投汉吧
作者:吾名张飞   乱世:多子多福,开局收留姐妹花最新章节     
    阳平关的守将麦盈和沙仁得到消息后,很快便撤出了阳平关。
    因为林默已经派人通知了雷铜等人,所以他们前脚刚走,雷铜立刻便接管了阳平关。
    “沙将军,你有没有觉得这件事情很蹊跷?”
    得知此事后,麦盈怀疑了起来。
    他始终想不明白,为什么要放弃阳平关。
    就算去支援盟军也不能放弃阳平关吧,放弃阳平关,等于放弃了汉中。
    孙太守会答应?
    还有他们担心自己一撤,汉军会立刻压过来,所以在关内布置了障眼法,插满了旌旗和假人。正常情况下,汉军应该犹豫一段时间才会发现端倪。
    可他们一走,汉军就夺取了阳平关,说明汉军知道他们要走啊。
    所以,麦盈越想越觉得不对劲。
    “是有蹊跷,可我们现在只能往回撤。”
    沙仁长叹一声,道,“如果我猜的没错的话,汉中已经沦陷了,孙太守很有可能被汉军给控制了起来。”
    “那我们怎么办?”麦盈大惊。
    如果是这样的话,南郑岂不是也回不去了?而这个时候,攻回阳平关更不现实。
    “先派人去打听一下汉中的情况吧,如果汉中真的丢了,咱们只能回雍州。”沙仁叹道。
    如此轻松地就把汉中和阳平关给丢了,要是被雍王知道,他们少不了一顿责罚。
    “听你的。”麦盈现在没有主见,只能按照沙仁说的办法去做。
    不到半日,他们派过去的人便回来了。
    “情况如何,汉中是不是防备森严?”
    麦盈和沙仁等将领全都围了过来。
    就算汉中真的丢了,他们也必须要弄明白到底是怎么丢的。明明汉军被他们挡在了关外啊。
    只见探子的面色有些古怪,“回二位将军,汉中城门大开,没有任何的戒备。”
    “啊?”
    众人听后觉得有些不可思议,沙仁道,“难道我推测错了,汉中没丢?”
    探子摇了摇头,“不,沙将军您猜得没错,汉中的确丢了,孙太守已经投了汉。守城的军士,全都换成了汉军。”
    “到底什么情况?”
    沙仁和麦盈等人越听越迷糊了。
    既然汉人已经拿下了汉中,为何一点防备都没有,难道他们就不怕自己这支队伍杀过去?
    探子道,“您二位别急,听我慢慢说。”
    “事情是这样的,我们本以为需要费一番功夫才能打探到城内的情况。谁知道我们到那里的时候,发现城门是开着的,进进出出的人络绎不绝,我们也很轻松的就混进去了。不过进城的时候我们发现,守城的卫兵是蛮子。城内的百姓说他们是獠人,而獠早就投靠了大汉,所以我们断定,城池已经被汉人给占领了。”
    “更离谱的是,城内的百姓对此没有一点排斥,反而十分欢迎汉军,个个都在说大汉好。我问了很多人,他们都说生要做大汉的人,死要做大汉的鬼,谁要是敢和大汉做对,谁就是他们的仇人。”
    听到这里,沙仁和麦盈等人已经瞠目结舌了。
    这变化也太快了吧。
    之前汉中百姓对大汉可是十分畏惧的,生怕汉军打过来。
    可才过了一天的时间,大家对大汉的态度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啥情况?
    “难道,汉皇真的像传说中的那样,是神仙?”
    一个将领忽然说道。
    “汉皇是不是神仙我不知道,但他对百姓是真的好。”探子深吸一口气,长叹道,“你们知道,大家为何如此支持大汉吗?”
    众人:“???”
    我们上哪知道去!
    “为何?”麦盈问道。
    “麦将军,和我同去的小赵您认识吧。”探子道。
    麦盈点了点头,他就是斥候营出身,那几十号兄弟他都认识,“我记得,他半年前生了个女娃,名字还是我给起的呢,叫赵妞儿。”
    “对!”探子连忙点头,“就是这个赵妞儿。”
    “小赵进城后担心自己的家人,于是飞奔回家了。他的家人看到他回来后,立刻就要拉着他去投靠大汉。”
    “为啥?”
    沙仁一脸疑惑。
    “我们刚开始也不能理解他家人的做法,这不是害了小赵吗。可经过一番了解才知道,原来是大汉的政策太好了。赵妞儿出生的时候,交了十两银子的丁赋。然而大汉不但把这十两银子还给了小赵的家人,而且还给了生育奖励:一石粮食,以及一只老母鸡!这是生女娃的奖励,如果是生男娃,奖励一石粮食和一条狗。城内很多人都返还了丁赋,领到了生育奖励呢。”
    探子一脸兴奋的说道,听到这个消息后,他都想赶紧回家抱着媳妇钻被窝,尽管整个小人出来了。
    “真的假的?”
    众将一个个瞪大眼睛,他们不信这世上还有这么好的政策。
    尤其是,那些级别较低的将领,以及旁边的士兵,他们颇为心动。
    “当然是真的了,要不然南郑城内的百姓,为什么那么支持大汉?除了生育奖励,大汉还有很多好政策,都是为老百姓考虑的。”
    探子去看过城门口的告示,将上面的内容一字不落的,和大家说了一遍。
    生育奖励,减免赋税,生产奖励……
    听到这些的时候,所有人都觉得不可思议。
    “朝廷不征税,军队打仗需要的粮食从哪来?建设国家所需的资金从哪来?”沙仁反问道。
    “告示上说了,如果家里面粮食有多余的,朝廷会统一定价统一收购,作为储备粮食。”探子继续说道。
    “朝廷,从老百姓的手里买粮?!!”众人再次被这个消息给震惊到了。
    大乾都是征粮,从最开始的三十税一,变成了如今的十二税一还不够,朝廷还要变着法子压榨百姓,剥削百姓。每次打仗需要粮食的时候,都是无偿征集,哪里会管百姓的死活。
    而大汉,免除三年的赋税也就算了,居然还花钱从老百姓的手里买粮食!
    翻遍史书,都找不到这么好的朝廷啊。
    众人越听越入迷,而探子越讲越起劲。
    “这些都是对老百姓友好的政策,大汉对咱们军人的政策,更好!”
    探子说道。
    “仔细说说!”
    几个副将迫不及待地问道。
    “大汉普通步兵的军饷,为十石粮食,两丈布。不想要粮食或者布的,可以置换成等价的银子,是咱们现在军饷的两倍。”
    探子说道。
    其他人纷纷点头,准确地说比他们的两倍还多,他们的步兵每年只有五石粮食,半丈布。
    “弓兵,骑兵这些多差不多,也是两倍。不过最令人羡慕的是炮兵,他们每年有三十石粮食,五丈布!而且他们的伙食也是最好的,顿顿都有肉,米饭和白面换着来,几乎不重样。光这个,整个大乾除了皇家部队,还有谁能比?”
    “没得比!”众人纷纷道。
    “大汉政策这么好,要不咱们也投汉吧?”
    很多人都心动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