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96章 什么时候合适
作者:可小可大   我真的是卧底啊!最新章节     
    陈汝能之所以吃惊,是因为他这次来见交通,就是报告要去湖南之事。
    哪想到,那个“三老板”竟然已经知道了。
    这说明,三老板也是无所不晓的啊。
    他原本觉得谢轩很可怕,但现在觉得,“三老板”更可怕。
    怪不得他当军统申浦站长时,被特工部一锅端了,看看人家,自己真的差得远呢。
    谢轩年纪比他小,可心思缜密,办事沉稳,哪怕是作为对手,他也是很佩服。
    而对于这个三老板,他则不是佩服,而是敬畏了。
    陈汝能本以为,他可以通过策反任道远,而让山城再次重视自己,甚至让他接替三老板,成为新的申浦站长。
    哪想到,他的一切行为,都在三老板的掌控之中。
    陈汝能实在想不通,三老板是怎么知道的呢?
    难道说,三老板在自己身边安插了眼线?
    既然三老板交待,让他到湖南好好当差,陈汝能也不敢乱来。
    至于跑去山城的想法,更是熄灭了。
    谢轩其实早就知道任道远想与山城联络,只不过,任道远没有直接派人到山城,而是找到了陈汝能。
    这也说明,陈汝能的保密工作没做好,连任道远都知道他与山城军统局关系密切,估计政治保卫总监部也知道了。
    只不过,现在的汪伪特务,再也不敢抓山城军统局的人了。
    这个时候,能成为军统的人,其实就是本事。
    没人会鄙视陈汝能,相反,还会暗中羡慕他,这小子怎么就这么走运呢?前几天日本人如日中天时,他进了特工部,日本人快完蛋了,他又成了军统的人。
    真的是左右逢源啊。
    谢轩对陈汝能,历来就是只使用,不信任,更不重用。
    他在陈汝能身边,确实安插了眼线,陈汝能的一举一动,全在他的掌控之中。
    得知任道远与陈汝能接触上后,谢轩就给山城发了电报。
    毕竟,任道远不像一般的人,他是掌控部队的将领,这比一般的汉奸有用得多。
    可以说,周海和任道远,如果同时投靠山城政府,那边一定会优先选择任道远。
    当然,周海有税警总团,光是在申浦就有四个团,一万多人。
    可周海的税警总团,基本上掌握在谢轩手里了,他的这支部队,并不能引起山城太大的兴趣。
    而任道远就不一样了,他的第一方面军,如果全部倒向山城,那山城不仅能在日本战役后,第一时间就防御新四军,还能抢先夺得汪伪的地盘。
    因此,戴立接到谢轩的电报后,也非常重视。
    他已经给谢轩下了密电,时机成熟的话,可以直接与任道远见面,并且公开他在军统的身份。
    日本战败已成定局,谢轩的军统身份很快就瞒不住了,既然如此,还不如让任道远感受到军统的诚意。
    如果任道远知道,像谢轩这样的人,都早就成了山城军统局的人,他会更加坚定追随山城,实施他的“联蒋反共”政策。
    一旦日本战败,他就能帮山城掠夺抗日战争胜利果实。
    其实在任道远与陈汝能接触时,谢轩也在第一时间报告给了城工部。
    我党也派了同志,做任道远的工作,希望他能选择人民。
    然而,任道远连我党的人都没见,就把人给轰了出来。他已经打定主意,一心要跟着山城。
    我党既不是执政党,也没有美国的军援,部队也少,地盘也没多少,又怎么会放在任道远眼里呢。
    陈汝能在离开申浦前,紧急与任道远的秘书通了个电话,告诉他自己得去湖南,而且马上就要走,他会安排其他人与任道远联络。
    谢轩虽然接到戴立的命令,可以在适当的时候,向任道远表明身份。可他并没有照做,毕竟,什么时候才“合适”,得由他说了算。
    在谢轩看来,只要日本没战败没投降,就永远不是合适的时候。
    因此,去苏州与任道远见面的,就变成了军统“特派员”罗奇。
    由他负责与任道远联系,并且双方签订联合反共的协议。
    任道远上赶着找军统,根本不用向他证明什么,只要是个人,都能跟他签订好协议。
    双方协议签订后,戴立也没深究谢轩没表露身份之事。
    他知道谢轩一向小心谨慎,既然谢轩不想表明身份,那就由他去吧。
    晚上,谢轩回家的时候,看古佳涵正在引火,令他惊奇的是,她用来引火的,竟然是纸币,还是可以流通的中储券。
    谢轩吃惊地说:“你现在是土财主啦,竟然用钱来烧火。”
    古佳涵不以为然地说道:“这些都是一元的钞票,现在跟废纸差不多了。你没看今天的报纸,一万元的中储券也出来了。”
    上个月才发行五千元的中储券,都还没一个月,就发行一万元的,这钱贬值得也太厉害了。
    你说,都有一万纸币了,这些一元的还有什么用呢?不要说买火柴,连买一根火柴都不够。
    谢轩叹息着说:“蚊子再小,那也是肉啊。”
    别看他身家丰厚,实则是个很节俭的人,希望能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了。
    古佳涵说道:“现在街上的乞丐都不要一元的纸币了。”
    不是她不想用,而是一元的纸币,已经花不掉了。
    “啊,想当初,一元钱可以在中南饭店吃顿好的了。”
    这才几年时间,随着汪伪即将垮台,一切都变得疯狂起来了。
    汪伪政府没什么财政收入,除了拼命发行纸币,还能做什么呢?
    这些增发的纸币,吸的都是民膏民脂,受苦受难的,都是老百姓啊。
    古佳涵说道:“现在谁都不敢收纸币了,今天我去买菜,只收铜钱、银元,或者以货易货也行。”
    现在的市场,完全乱了套,商家甚至都不敢卖货了。你想,上午他的货只值一千元,或许到晚上就值三千元了,你说谁敢轻易卖?就算能卖掉,收的那堆中储券,随时可能变成废纸,那还不如不卖呢。
    谢轩安慰道:“放心,这种情况,不会太久了。”
    “真希望那一天早点来啊,现在每一天,都是煎熬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