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3章 宫变之后
作者:烧一根烟   我在黄巾做首席军师最新章节     
    翌日清晨,旭日东升。
    整个洛阳皇宫充斥着肃杀的气息,禁卫军正在搬运尸体,一具又一具尸体被抬上马车。
    皇宫内堆满了尸体。
    有禁卫军的,有宫女的,有太监的,也有素衣死士的......
    整个皇宫弥漫着浓郁的血腥味道,不难看出昨夜经历过一场激烈的厮杀。
    昨夜皇宫内发生宫变,皇帝刘宏重伤昏迷,合肥侯刘宇、王芬等叛贼,然尽数伏诛的消息,也在朝堂之中传开了,其中不乏有人参与其中。
    此时,三公九卿、朝中大臣,全都在未央宫大殿内等待消息,神色无不表现得惶惶不安。
    他们的心思也各不相同,有悲伤的、有担忧的、有恐惧的.....还有的人嗅到了一丝机会。
    刘宏现生死不明,如果就此驾崩。
    那么汉室就会立八岁的刘辨,或是三岁的刘协为帝了,不过就目前而言则分为两派。
    对于朝中大臣来说,刘辨无疑是最佳的选择,他是大将军何进的外甥,而何进与他们这些朝中大臣早有勾结,自然支持。
    但是以张让为首的宦官可不这么想。
    如果立刘辨为帝就是他们的末日,刘协无疑才是他们最好的选择。
    而且他们背后也有着董太后撑腰,且刘协自幼被董太后抚养,感情自然不言而喻。
    时间一点一滴的流逝。
    终于在一炷香之后,一个黄门朝大殿跑来。
    众臣也是一脸焦急的看向他。
    “诸位大人,陛下如今已脱离生命危险,还请诸位大人请回吧!”
    黄门说完这句话,就准备离开。
    “且慢!老臣要面见陛下!”
    此时袁逢站了出来。
    对于黄门的话众人自是不信,如今不能宦官说什么就是什么。
    如今何进正在厄守关隘不在洛阳,众臣皆以四世三公的袁逢为首,对其表示赞同。
    “对!我等要面见陛下!”
    “走,咱们去面见陛下!”
    众人吵着就要向偏殿而去。
    “诸位大人,陛下如今甚是虚弱,太医有言不可打扰陛下休息!”
    黄门赶紧阻止道,不敢放任这群大臣闯进偏殿,张让可是特意交代了他的。
    “大胆!陛下需要静养,尔等莫非是要造反,谋害陛下不成!”
    此时未央宫,殿门口响起一声嘶哑的暴喝。
    众人闻声望去,只见蹇硕大步走了进来。
    而在他身后还有着不少郎卫军,众人一时间面面相觑,谁都不敢乱动。
    蹇硕扫视一眼众臣,冷哼一声道:“宣太后口谕!”
    “太后千岁!”
    众臣尽管不甘心,可是不得不听旨。
    “今吾儿被刘宇所害,哀家甚是痛心,然黄巾贼未尽,亡我汉室之心不灭,诸卿应协力对外,皇宫自有哀家坐镇!诸卿自当以国事为重,还请诸倾莫要前来打扰吾儿静养!”
    “谨遵太后懿旨!”
    众臣见蹇硕搬出太后的话,也是无可奈何。
    毕竟汉室是以孝治天下,除了皇帝最大外,还有一个刘宏的生母董太后。
    而董太后天天和太监打交道,自然对宦官的信任程度不亚于刘宏。
    “诸位大臣请回吧,陛下如果醒了,咱家自然会派人通知诸位大臣!”
    袁逢等人无奈的摇了摇头,恶狠狠的看向蹇硕,可是却毫无办法,只得悻悻离开皇宫。
    洛阳城,一处宅院内。
    华歆、许攸等人见今日皇宫如同死寂一般,此刻未有任何消息传来。
    明显就是皇宫封锁了任何消息。
    他们哪里不知道刘宇已经宫变失败了,全都惶惶不安,无不担心自己参与谋反而被清算。
    他们也不知道皇宫内到底发生了什么,为何刘宇会失败,他们的计划简直就是万无一失。
    华歆不停的走来走去,显得十分焦虑。
    许攸和陈逸等人也是一样,一边在屋内转悠,一边商议着接下来该怎么做。
    “诸位,尔今合肥候已然败亡,咱们该何去何从之?”
    华歆突然问道,他的语气有些慌张,因为他实在想不到怎么洗脱罪名。
    “我看咱们不妨逃跑吧!”
    陈逸提议道。
    “不行,不行,我们若是逃跑了,以后定会被清算,你别忘了吾等皆在那份名单上。”
    华歆坚决反驳。
    “那子鱼兄你说该如何是好?”
    陈逸看向华歆询问道。
    “我.......我......我也不知该如何是好!”
    华歆有些慌乱,他的脑海中一片空白,此时此刻,他也不知道该何去何从。
    就在此时,许攸忽然想起了什么,惊呼道:“对啊!吾等既然逃脱不了被清算,还不如就此加入黄巾罢了。”
    “不错!吾等可以投奔于黄巾!”
    许攸的这一番话,顿时引起了在场众人的共鸣,纷纷点头称赞。
    “不行!”
    然而华歆却是立即否决了这个建议。
    “张角乃农户出身,无才无谋之辈怎可覆灭汉室?诸位岂非忘了陈胜、吴广的前车之鉴?”
    众人闻言顿时哑火,毕竟张角看似辉煌,可是却未伤及汉室根基,连洛阳都没有打进来。
    根本不被众人看好。
    许攸再次说道:“诸位可知最近洛阳皆传言秦末此人?”
    众人皆不明白许攸为何会突然提及此事。
    “那秦末为始皇之后,为人刚正不阿,善于用兵!覆灭汉室十万余大军,且具始皇之资。吾等何不投靠于他,将来必定有一番作为,也不算是埋没我等!”
    许攸一席话,顿时吸引了众人的注意,这个建议确实很不错。
    “不过,此人只是黄巾军师,并非是主帅,如何服众?”
    有人不解的问道。
    “这你就有所不知了,邺城之事许某亦有所耳闻,此人已经被张角任命为下一任教主。诸位可知张角为何会做出此等决定?”
    众人闻言摇了摇头。
    许攸笑着说道:“张角必然命不久矣!”
    众人顿时惊愕不已。
    “许某看来,若是那张角身体康健,必然不会过早就认定下一任教主,必是身患绝症!而秦末作为他的女婿,自是有资格竞选教主之位,可是张角却直接指定他为下一任教主,可见秦末此人在黄巾军中地位定然不俗,也是个颇具手段之辈,成就大业非此人莫属!”
    众人恍然大悟,对于许攸说的话深以为然。
    “不错,我也觉得此人非常适合,我等大可投奔于他,如此一来,也能保全我等!”
    陈逸也是赞同。
    “好!就依子远先生之议!”
    “我亦愿附骥尾!”
    华歆见超过半数的人都认同许攸,心中也不断在权衡利弊,片刻后也做出了不同的抉择。
    “尽管如此,黄巾如今依旧未能一举定乾坤,而今汉室忙于对付黄巾,无暇顾及于我等,华某决定举族避祸徐州隐姓埋名,静观其变。”
    华歆做出了选择,不愿再卷入此事,他决定退避三舍。
    “我也一样!”
    “我亦选择举族避祸,不再参与此等之事。”
    陶丘洪等人也做出决定,同华歆一样选择隐姓埋名避祸故里。
    千人千面总有不同的选择。
    许攸是一个冒险者,对于华歆等人做出的选择也并未相劝,他是寒门子弟,通过这段时间相处自是知晓这群士家子弟看不起他。
    士家子弟乃至天下百姓,早已养成看人先看出身,如果你是农户出身,就算再强大,他也不愿意投靠你。
    秦末自然知道古人都讲血脉,讲身份。
    所以才冒领一个始皇后人的身份,当然这是一个借口。
    刘邦不都认领了一个赤帝之子吗?
    只要他强大过后,这个身份,假的也都不重要了,造反皆需要一个名号,无疑这个名号很牛逼,士族的家世再强大,也强不过秦始皇。